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王奇生

  • 25.99€



  • 所有图书满 29€ 免运费
  • Paypal 信用卡借记卡安全支付
  • 5-10 天空运[北美、欧盟、亚太地区]
  • 7天退换货,正品保证亚马逊比价
  • +微信【sowe-inc】7x24小时客户服务


  • 书名: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修订增补本)
    ISBN:9787507533026
    作者:王奇生,汉唐阳光 出品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01
    开本:大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是否套装:否
    【编辑推荐】

    从组织角度考察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 建党伊始:从“以俄为师”到“容共”“容国”
    ● 从孙中山时代起.就存在乎视组织建设的隐患
    ● 党派纷争: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
    ● “清党”蜕变后.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
    ● 组织形态:“以党统政”.“以军统党”
    ● 基础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


    【内容简介】

    国民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个党治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形态在漫长的王朝帝制崩溃后.开始向一种新的党国体制转型.中国从此步入党治时代.
    蒋介石多次公开强调.国民党组织内部的“涣散松懈之弊”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种“涣散松懈”.源于它的“以军统党”的组织形态;源于基层建设的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源于党派的纷争离析:西山会议派、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等组织不断“火并”.后.这个弱势独裁的政党无法逃脱尴尬悲凉的历史命运……
    本书以国民党“治党史”为中心.着重探讨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党员的社会构成、政治录用体制、党政关系、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方面.


    【作者简介】

    王奇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等.


    【目录】

    章 以俄为师
    一 改进与改组
    二 三民主义为体.俄共组织为用
    第二章 知识青年与国民党
    一 党员的社会构成
    二 基层组织的实态
    第三章 从“容共”到“容国”
    一 国共对相互关系的表述
    二 中共口号的魔力
    三 上层国民党.下层共产党
    第四章 裂变:全代会与党统之争
    一 粤“二大”与沪“二大”
    二 中央特别委员会
    三 改组派与“三大”
    四 扩大会议与非常会议
    五 “四大”的分合
    六 蒋汪合作与“五大”
    第五章 蜕变: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
    一 清党与逆淘汰
    二 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
    第六章 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
    一 劳资纠纷案例
    二 劳方、资方与党方
    三 《劳资争议处理法》的修订
    四 两不讨好
    第七章 党治与军治
    一 中政会与中常会
    二 重军轻党
    第八章 党政关系: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
    一 党政分开
    二 双重衙门的权力之争
    第九章 政治录用:党员对政治资源的控制程度
    一 党义治国还是党员治国
    二 入党与入仕的关联
    第十章 党的派系化与派系的党化
    一 力行社:派系党化
    二 CC系:党与派的双重面相
    三 支撑与内耗
    第十一章 战前党员群体分析
    一 上层有党.下层无党
    二 党员的社会构成
    三 不好意思公开承认是党员
    第十二章 党、政、团:战时体制的调整
    一 三青团:党外造党
    二 学而优则仕.学而不优则党
    第十三章 战争泥淖中的党机器
    一 党势扩张与党员构成的变化
    二 战时党员吸纳机制
    三 基层:空、穷、弱、散
    第十四章 “六大”前后的派系政治与精英冲突
    一 中央委员的派系构成
    二 派系、代际冲突与体制内的自省
    三 革新与自省的限度
    第十五章 弱势独裁政党的历史命运
    一 二十年之预言
    二 军权唯大
    三 弱势独裁


    【免费在线读】

    第十二章 党、政、团:战时体制的调整
    抗日战争对国民党党机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使国民党丧失了长江下游地区的组织基础.导致本来就松弛涣散的国民党组织在抗战初期一度濒临溃散的边缘.另一方面.这场民族战争又为国民党提供了一次重振旗鼓、起死回生的契机.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民族主义的诉求和激荡下曾一度获得社会各界民众的支持.本已大失民心的国民党借民族危机的遮掩和刺激而得以苟延存续.抗战初期.新当选总裁的蒋介石为拯救国民党的组织危机.在国民党之外另组建一个新的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但令蒋介石始料未及的是.三青团不但没有匡持国民党.为国民党吸收新鲜血液.相反以自主性组织的姿态.演化为与国民党党机器争衡的有力劲敌.党团之间为争夺政治资源.互不相容.势如水火.从而使派系纷争的国民党又增添一个新的内耗对手.三青团不仅未助于国民党的改造和新生.反而加速了国民党的分裂和溃败.
    一 三青团:党外造党
    蒋介石对党机器连篇累牍的批评谴责言论.表明他对国民党的组织弊端早已洞悉无遗.1932年前后.力行社和“青白团”两个秘密法西斯组织的相继成立.虽可视做蒋介石对国民党组织危机所采取的一种应救措施.但这种在党机器之外另组秘密团体的做法.不仅未能解决国民党既有的危局.相反却酿造和激发了新的派系纠纷.
    1938年4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当选为国民党总裁.蒋虽早已升到了权力的.但总裁的头衔对他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意味着在国民党的党统和法理上.蒋作为继孙中山之后的第二代党魁的合法地位得以正式确立.
    作为党的总裁.蒋介石显示出比战前更为忧切的情绪.就在蒋当选为总裁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蒋没有轻松愉快地发表一番鼓舞斗志、振奋人心的讲话.而是心情沉重地发出了数年来言词为痛切的警告:
    我请各位严重注意:我们的党差不多已成为一个空的躯壳而没有实质了.党的形式虽然存在.但党的精神差不多是完全消失了!……我说这句话.心里很悲痛.很难过.但是现在的情形.我们革命不但是遇到挫折.而且差不多快要失败.本党既逢到艰难而快要消失了.此时如不说.将更没有说的机会.我们此时不忏悔.将更没有忏悔的机会.〔 1 〕
    历经十年当政.蒋介石是如此评价国民党人的:做官不做事;有私利而无公利.有小我而无大我;重权利而不重责任.享权利而不重义务;不能为国牺牲.为民服务.为主义奋斗.“一般党员既不智.又不仁.复不勇”.懒惰.虚伪.散漫.迟滞.对于国民党组织.蒋介石的评价是:有上层而无基础.有党员而无民众.有组织而无训练.有党章而无纪律.有议案而无行动.他说:“现在全国各地.党员没有活动.党部缺乏工作.甚至只有空的党部而不见党员.或只有党员名册.而不见党员活动.”他毫不掩饰地说:“到了现在.本党差不多是奄奄一息.沉寂无声.一般民众不仅对党无信仰.而且表示蔑视.”〔 2 〕
    国民党长期以来积淀的诸多弊窦使作为领导者的蒋介石陷入了深沉的忧虑之中.他认识到这场民族战争是拯救国民党的一次契机.如果不能抓住这次契机.国民党很可能没有再起的机会.于是他痛下决心:“救国必先救党”.“救党必先自救.必先要救起党的各级干部和各个党员”〔 3 〕.
    然而.对国民党的病情作出诊断并不难.但要开出对症的药方却非易事.如何挽救国民党.蒋显然作过反复思量.在国民党以往历史上.从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至中国国民党.孙中山曾多次更改党名.改组党务.平均六年即进行一次大的改组.国民党早已病若沉疴.非挹注猛药难为功.鉴此.作为总裁的蒋介石也曾动过将党机器停闭.“从新改造”.甚至有过更改党名的念头.〔 1 〕然而.蒋终所选择的路线.仍然不是对衰老败废的党机器进行大刀阔斧的彻底改造.而是在旧的党机器之外.另起炉灶.重组一个新的具有政党形态的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这实际上又重蹈了战前组织力行社的覆辙.不同的是.力行社是一个秘密的组织.而三青团则是一个公开的组织.战前“党方”与“社方”之间相对隐蔽的恶性暗争.又被“党方”与“团方”之间的公开较量继承和延续下来.〔 2 〕
    三青团正式成立于1938年7月9日.而实际的酝酿筹备始于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无论在组织设计者的意识中.还是在人们初的传闻和认知中.三青团都是一个具有政党形态的组织.1937年暮春.南京官场中已流传委员长打算另外组织一个党的说法.〔 3 〕问题是.作为国民党的总裁.蒋介石为什么不直接改造国民党.而要在国民党之外.设立一个与国民党双轨并行的新党?
    蒋当时主要的考虑.认为国民党沉疴太深.积重难返.无法彻底改造.在蒋看来.国民党对全国民众已失去了吸引力.特别是年青一代瞧不起国民党.在这种情况下.蒋设想成立一个主要以青年为对象的新的“革命组织”.期待通过这个新的组织将那些对国民党产生反感的年青一代重新吸引过来.并赋予这个新组织以革新国民党积弊的“革命”重责.一个鲜明的例子:在三青团筹组的过程中.当讨论到新组织的名称时.陈立夫向蒋介石建议在“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名称之前冠上“中国国民党”几个字.蒋当即斥责说:“有你这‘中国国民党’几个字.人家就不来了.我看就是用三民主义来号召的好.用我的名义来号召的好.”〔 1 〕蒋在三青团成立之后的一次谈话中.曾坦言他为什么要在国民党之外另设三青团的动机:
    本来中国的革命.有中国国民党来领导.只要中国国民党能复兴.就不必另设青年团;即令有组织青年团的必要.亦可以附设于国民党以内.但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从新创立这一个三民主义青年团呢?就是因为我们国民党这几年来消沉散漫.成为积重难返的局面.不论精神纪律.都是异常衰颓.可以说党部都已变成了衙门.而党员已变成了官僚.无论如何设法改造.都不能彻底改造过来!在本党没有彻底改革以前.如果吸收青年进去.那只有害了青年.而无补于革命.所以要另外设立一个青年团.来组织一般有为的青年.好使他们承担中国革命的事业!〔 2 〕
    蒋立三青团的另一重要考虑.是想统合党内各派系于一炉.特别是当蒋在党内的领袖地位正式确立以及国共两党重言合作以后.战前成立的几个以拥蒋反共为中心目标的秘密派系组织已完成其阶段性任务.而这些派系之间的恶性内耗.亦令蒋感到有统一的必要.按理.蒋可以训令各派系停止活动.并在国民党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但因国民党党机器长期以来被CC系一派所掌控和垄断.其他派系很难涉足.换言之.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认知中.早已成为一派之党.若以此统合其他派系.其他派系难免有被CC系收并之感.加之利益分配不均.亦难以打成一片.蒋认识到只有成立一个新的组织来摄纳各派.各派才会心悦诚服.
    蒋在成立三青团之前.曾有一个重要的计划.即想统合国民党以外的其他政党.蒋曾向中共明确表示.如果共产党愿意与国民党合并.国民党的名义可以取消.党的组织章程可以修改.据称青年党与国家社会党已表示可以接受或考虑.中共则明确表示合作可.合并不可.此议遂寝.三青团的成立.初亦隐含有另立新组织以向其他党派表达合并意向和吸引其他党派参与的企图.
    蒋介石寄望三青团重振国民党的“革命精神”.重塑一个革命新血轮的形象.在三青团成立的年里.蒋在对三青团中央干部的几次内部讲话中.反复强调国民党已经衰老腐败.严厉批评国民党的种种缺失.并训勉和提醒三青团要以国民党为鉴戒.万不能重蹈国民党的覆辙.蒋初还流露出要赋予三青团在革命任务中以领导的角色.大有取国民党而代之的姿态.在蒋的话语中.国民党几乎成了一个腐化没落的反面教材.而三青团则被赋予新生革命集团的角色.〔 1 〕
    虽然不能武断地认为身兼国民党总裁和三青团团长的蒋介石会蓄意鼓动党团之间相互拆台.但当蒋不断将三青团的新使命与国民党的旧形象反复对比时.难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三青团形同“新宠”.国民党有如“弃妇”.“党员看团员.好象是新起之敌;团员看党员.当作落伍分子”〔 2 〕.蒋对三青团既以新生力量相期.三青团团员亦不免自我认知膨胀.他们以“新生命”、“新细胞”、“新血轮”自诩.对国民党公开嘲笑、讽刺、轻蔑.并有意散布“党旧团新”、“团高一切”等言论.〔 3 〕在三青团的宣传凸显下.国民党被推到了一个至为尴尬的境地.留在国民党内的人被目为衰颓腐化之辈.甚至被三青团列为革命的对象.
    国民党党机器长期以来为CC系一派所独掌.CC系对国民党党务组织的缺失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新建立的三青团既被赋予革新国民党积弊的重任.CC系自然不能再充当三青团的组织中坚.基于这一考虑.蒋介石在筹组三青团时.属意由原力行社成员主要承担起这个新组织的组建任务.〔 1 〕蒋只分配CC系在团内扮演适度调节力行社势力的角色.但由此一来.战前CC系与力行社之间的派系宿怨.顺理成章地转变为党团之间的对峙和冲突.蒋介石本来希望通过三青团来统合和弥缝党内各派.结果反而陷入更深更浊的派系斗争的泥淖中.
    ……


    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后查看评价!

    相关商品

    数字中国:大数据与政府管理决策 江青

    数字中国:大数据与政府管理决策 江青

    书名:数字中国:大数据与政府管理决策 ISBN:97873002..

    20.99€

    国家的神话 (德)恩斯特·卡西尔 范进 杨君游 柯锦华 译

    国家的神话 (德)恩斯特·卡西尔 范进 杨君游 柯锦华 译

    书名:国家的神话 ISBN:9787508097510 作者:【..

    58.99€

    人民日报70年理论文选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

    人民日报70年理论文选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

    书名:人民日报70年理论文选 ISBN:978751155446..

    27.99€

    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砥砺奋进 黄相怀

    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砥砺奋进 黄相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14.99€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刘少奇

    书名: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精装版) ISBN:9787010199..

    11.99€

    正道直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吴官正 主

    正道直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吴官正 主

    书名:正道直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ISBN:978701..

    17.99€

    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行动 杨越

    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行动 杨越

    一幅科学、清晰、易懂的碳中和、碳达峰知识地图书名:迈向碳达峰、碳..

    30.99€

    秩序、失序与战争:社会适应与社会信任 (英)罗伯特.莱顿

    秩序、失序与战争:社会适应与社会信任 (英)罗伯特.莱顿

    人们追求秩序,同样也在制造无序——我们需要一种更复杂的社会理论书..

    25.99€